-->
司门前镇-抖音百科
司门前镇位于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西北部,总面积166.8平方公里,人口45475人(2020年)。历史上,司门前镇是隆回县衙门所在地,也是隆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明清时代属隆回八都的第一都,解放前设隆回乡公所,新中国成立后为隆回县第三区,后改为司门前区。1995年撤区并乡为现司门前镇,辖原司门前镇、金潭乡、石桥铺乡,恰好是过去隆回一都中心主地域。镇政府设在原司门前区公所内,南距县城63公里。 司门前镇是远近闻名的“全国文明乡镇“,是著名的“魏源故里”——近代著名思想家、史学家魏源的故乡,集”全国文明乡镇“、“省级文明乡镇”、“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和“省级安全生产示范乡镇”多个荣誉称号于一镇,是隆回名副其实的“明星镇”。辖区内有魏源故居、魏源温泉、魏源湖等文化、自然、休闲旅游景点,是邵阳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古镇。 新时期的司门前正以稳健的步伐科学发展,深入实施“工业大发展、城镇大变样、农业大提质、旅游大突破、社会大和谐”发展战略,抢抓机遇、顺势而上,为建设“富裕的经济强镇、精致的旅游重镇、秀美的山水名镇、宜居的和谐新镇”而奋力拼搏,开启全镇加速崛起新征程。 历史沿革
封建王朝时期
司门前俗称隆回,旧时隆回政治文化中心在司门前,故司门前,真隆回也。此言并非矫揉造作之谈,而是有其广为流传的历史渊源。 自有历史记载的唐、虞、夏、商、周代之前,就有一位名叫寿福爷爷的禅师,为了寻找佛地来到了望云山。初来时,认为这里风景优雅,放眼一望,就可见远远的西南武冈云山,即命名为望云山,欲定居于山顶,曰顶山堂。有一次,从马鞍界下山,经大桥边去宝庆,有一条活龙跟在他的后面,半途中,寿福爷爷发现了,就不让它去,立即用手杖猛打一棍,便把活龙打回了头。其龙长大的身躯就横卧在望云山后,龙头伸向了金潭的金板铲龙门,锁住了活龙,并把这块很宽的丘陵地带命名“龙回”。还封赐说:“任凭天下旱,此处一半收,任凭天下乱,此处永无忧。”本来,寿福爷爷打算长期在山顶修道,但粮食都要从十多里以外的山下担上来,比较艰难。于是施法术将屋前高低不平的山地推平,开出水田种粮。一天晚上,忽降暴雨,洪水愈涨愈高,蛟龙出洞,龙乘水势翻腾,有吞灭住房之势,有些和尚害怕被洪水冲走,立即打鼓敲钟,洪水很快消退了,水田就没有开成,只留下了一块大坪,后人取名为“野翁坪”,成为古迹。后来寿福爷爷在山顶一打望,上看下看,前看后看,左看右看,觉得这里不是四面八方,而只有三面六方了,认为不是自己坐禅修身之地,于是卷起行李就走,当地人们留也留不住,于是派一脚夫护送,朝广西金洲方向走去,离开望云山后,寿福爷爷回首恋望山顶,正是四面八方的宝山圣地,但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忘记了自己背面的一方。知道自己没有福缘在此修练真仙,只好“出了五台不入五台”,再度寻找名山。为了回报隆回,送到中途,寿福爷爷就打发脚夫返程,并给了一个纸包包,一再叮嘱其一定要回到龙回地段才打开看,转身时,脚夫夜宿龙潭,他不顾寿福爷爷的嘱咐,迫不及待地想看看寿福爷爷的厚礼,便打开一看,见是一包粪便,心想无用,就丢在龙潭的田里,顿觉香气扑鼻,远近可闻。脚夫后悔不已,把纸留下,龙潭地方的土地非常肥沃,种田不要下肥料。脚夫回到一都,才把报纸扔在金潭,只见满目金光,后从金山至石桥铺、司门前、金潭一带遍地是黄金。这就是寿福爷爷的大恩大德,造福龙潭龙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