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高图》是明代画家沈周在41岁时为恩师陈宽祝寿所作,沈周用庐山的崇高比喻恩师博大的胸怀和高深的学问修养,同时庐山上有著名的五老峰,沈周借万古长青的五老峰祝贺恩师寿诞,[1]原本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有清代黄鼎摹本。[2] 《庐山高图》是“细沈”风格的经典代表作品,同时也是沈周山水画风格演变的开端。纵193.8厘米,横98.1厘米,是纸本浅设色画。《庐山高图》描绘的是庐山的景象,画中层峦叠嶂,高耸的山峰层层叠叠,山上草木丰茂,树木郁郁葱葱、苍翠挺拔。整个画面构图饱满且具有生动活泼的韵味。[1]
《庐山高图》与沈周后期的作品相比,在笔墨技法上略显稚嫩,且在笔墨的运用上有师古倾向,但却展露出其独特的审美倾向和艺术风貌。[1] 作品内容
图中所画景色为庐山美景。画中层峦叠嶂,高耸的山峰层层叠叠,山石突兀,直入云霄。高山山势险峻,有的雄浑而壮观,有的却是孤峰凸起,峭壁陡坡根本无法上去。山中云雾缭绕,在山腰形成一圈浮纱,像是一条白色的腰带系于山间,起伏飘渺,幻梦幻真。山上草木丰茂,树木生长得郁郁葱葱,山顶、山腰一片绿荫丛丛。山谷间有清溪山瀑从崖壁中飞溅而出,像是一条白锦直挂于山中。千尺瀑布飞泄而下,水流击石,仿佛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水流顺势而下汇于峡谷潭水之中。一老者立于溪前,赏此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