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逵萨县

利逵萨县
利逵萨县(葡萄牙语:Município Liquiçá,特土姆语:Munisípiu Likisá)是东帝汶的一个县,位于该国西北部,北临萨武海。首府同样名为利逵萨。该县面积为543平方公里,有73,027人口(2010年人口普查)。利逵萨县下分为三个次区。

历史沿革

县名“利逵萨”的英文名称被认为是葡萄牙语对旧名Liku Saen的近似,这在当地的托科德语中意为“蟒蛇”,或者对应的合成词Likusaen。另一种理论指出,这个名字可能来源于托科德语表达“Likis Aá”,意为“运动”或“变化”,这与建立利逵萨县的一个事件有关。在葡萄牙人选择定居点后,人们开始清理那里的森林,将其变成开阔地。葡萄牙人随后要求当地人告诉他们这个地区的名字。当地人没有理解这个问题,于是葡萄牙人试图通过来回移动手势来交流。当地人随后用“Likis Aá”这个表达回应,即“移动”或“变化”。还有人声称,葡萄牙语版本的名称可能也是“...一种文化和思想去殖民化...”[原文如此 - 殖民化]当地名称,改变了原有的文化含义和历史。
葡萄牙殖民东帝汶期间,今天利逵萨县西部的毛巴拉王国于1667年被荷兰占领,而周围领土则落入葡萄牙统治。毛巴拉海滩附近的荷兰堡垒保存完好,仍然保留着当年俯瞰海湾的原始大炮。后来,葡萄牙在1859年与荷兰进行谈判,并在1861年用毛巴拉交换了当时葡萄牙占领的弗洛勒斯岛
印尼占领期间,印尼政府确实在利逵萨建造了许多建筑,但在1999年公投后和民兵运动期间,几乎所有东西都被摧毁了。尤其是在1999年4月的利逵萨教堂大屠杀中,许多东帝汶人被谋杀。毛巴拉是令人畏惧的民兵组织Besi Merah Putih首次成立的地点。1999年9月,一名随国际警察部队服务的美国警官在联合国疏散利逵萨期间被亲印尼势力射击(但未致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