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阳哈尼梯田,位于云南省元阳县的哀牢山南部,是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区。元阳哈尼梯田开垦在坡度介于15度至75度之间的山坡上,梯田最高级数达3000级,梯田核心区海拔处于1400米至1800米之间。[1][2]元阳有17万亩哈尼梯田,[3]是哈尼族人历经1300多年农耕文化的杰作。[4] 原本生活在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部分哈尼先民沿藏彝走廊南迁,学习百越诸族的水稻种植技术后,逐渐从游牧民族转为农耕民族。当哈尼族人迁徙到红河谷地时,当地易于耕种的平坝已有其他民族居住,同时因为难以适应红河河谷的干热气候,便转而定居在红河南岸哀牢山的中海拔山地,由此开启了开垦梯田的历程。哈尼人在大山上挖筑了成百上千条水沟干渠,其中骨干沟渠近5000条。[4] 元阳梯田景色独特,山顶是森林,山颈是村寨,山腰是梯田,山脚是河谷,是人们利用自然环境创造发展条件的典型案例。梯田依山势而建,因地制宜,巧妙地构建了与等高线相吻合的层层梯田及纵横交错的灌排沟渠系统,凝聚了上蓄下排、环坡引流、木刻分水等经验与智慧。其塑造的以水为核心的“四素同构”三生立体格局,更是世界农耕文明史上的奇迹。[5]梯田的修建,还起到了治理坡地水土流失的作用,蓄水、保土、增产等效益显著。[4]历时13年,以元阳梯田为核心区的红河哈尼梯田于2013年被列入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名录,是云南省的第五个世界遗产。[6]2018年,元阳梯田遗产区被命名为第二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7] 基本情况
元阳哈尼梯田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家湿地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有 1300 多年的开垦历史。元阳县新街镇和攀枝花乡位于哈尼梯田遗产区,涉及面积 158.53 平方公里,17 个村委会,80 个自然村,12946 户 60959 人。其特有的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循环生态系统,高原农耕技术及生产、生活、宗教、文化相融共生的活态文化系统,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是哈尼族、彝族等先民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和农业文明文化景观的杰出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