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鸠-抖音百科
鸠(Pigeon)是鸠鸽科部分鸟类的通称,有41属309种。它们通常是指该科中体型较小而尾长的成员,分为热带森林中羽色鲜艳的食果鸟类和温热带地区的食种子鸟类。分布广泛,除两极外几乎都能见到,主要在树上栖息。[1][2] 鸠体长约20厘米,形似野鸽,头小胸凹,羽毛呈灰色且有斑纹,尾巴较长且尾端呈白色。它们不善于建巢,迁徙能力强,通常以群居为主。性情温和,擅长飞行。主要以植物的种子、果实、芽和叶子为食,也会捕食昆虫和小型无脊椎动物。这些鸟类为晚成性,亲鸟会分泌鸽乳哺育雏鸟,这在鸟类中也是独特的现象。新几内亚的三种凤冠鸠体长则可超过80厘米,是鸠中最大的种类。凤冠鸠也是鸠类中最漂亮的成员。中国有绿鸠、果鸠、火斑鸠、皇鸠、金鸠、鹃鸠和斑鸠等,其中有15种鸠是中国特有物种。[3][1][4][5][6] 由于杖头部分的纹饰酷似鸠这种鸟类的形象,拐杖在中国古代被称为“鸠杖”,古人将鸠杖分为五种,即祝鸠、雕鸠、鸭鸠、爽鸠、鹃鸠。中国五帝之一的少昊用鸟名来命名官员的名称,其中管理百姓的官员就是“五鸠”。[7] 物种简介
拼音:jiū 词义:①鸠鸽科部分种类的通称。我国有绿鸠、南鸠、鹃鸠和斑鸠等。②通“勼[jiū]”。聚集。③安定。《国语·语九》:“庶曰可以鉴而鸠赵宗乎!”④古代土地的量名。⑤据《吕氏春秋通诠·慎势》载:鸠是一种行于沙中的运载工具,其特点应该是车轮非常宽,可以防止车轮陷入沙中;同时,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上有深底花纹,用于增大行车时的摩擦力,防止打滑。“水用舟,陆用车,涂用輴[chūn],沙用鸠,山用樏。――《吕氏春秋·慎势》⑥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