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望六百年”,世事沧桑,“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开幕式,于2011.6.1上午10时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晶华三楼宴会厅举行。分隔360年之后,浙江省博物馆馆藏的《富春山居图》(剩山图)与台北故宫博物院院藏《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终于重相逢。 历史发展
山水之间——浙江省博物馆藏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与明清绘画展
由元代著名画家黄公望完成于1350年的《富春山居图》,是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的巅峰之作。该画在明朝末年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他爱不释手,临终之际(1650年)竟下令烧画殉葬,虽被及时救出,但不幸已分作两段且中间缺失了几十厘米,经修补后前段称《剩山图》,流落民间后于1956年落户浙江省博物馆;后段称《无用师卷》,一度被清廷收藏,半个多世纪前随故宫南迁文物一起辗转到台,由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数十年间,这幅见证了两岸同根同源、折射着同胞悲欢离合的不朽画作,在大陆和台湾隔海相望。 2010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两会中外记者会上回答台湾记者的提问时,深情谈起了《富春山居图》:“我希望两半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整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由此,《富春山居图》合璧展出再次引起了两岸民众的强烈关注,并最终在各界努力促成下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