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瘟

禽类疾病的通称
“鸡瘟”是人们对鸡发生精神萎靡、急性发病死亡或不明原因大批死亡,似瘟疫疾病的一种俗称,并非专指某一种疾病。但从疾病分类上,“鸡瘟”一词最早源于禽流感,后因世界上又发生了与禽流感症状相似的另一种病毒性疾病——新城疫,也被人们称为“鸡瘟”,为区别这两种疾病,就分别叫作真性鸡瘟(学名:禽流感)和伪鸡瘟(学名:新城疫)。[1]

禽流感

基本概述

禽流感(Bird FluAvian Influenza)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它是一种由禽流行性感冒的一种亚型(也称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被国际兽疫局定为甲类传染病,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按病原体类型的不同,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禽流感三大类。文献中记录的最早发生的禽流感在1878年,意大利发生。到1955年,科学家证实其致病病毒为甲型流感病毒。1981年,这种疾病正式更名为禽流感。禽流感被发现100多年来,人类并没有掌握特异性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仅能以消毒、隔离、大量宰杀禽畜的方法防止其蔓延。

发病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