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沙条约组织-快懂百科
冷战期间社会主义阵营成立的政治军事同盟
华沙条约组织(英语:Warsaw Pact/Warsaw Treaty Organization;[2][3]俄语:Организация Варшавского Договора[1]),又称华沙公约组织,简称华约,是为对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而成立的政治军事同盟。[4] 1955年5月14日,苏联、东欧国家在华沙签订军事同盟条约,全称为《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波兰人民共和国、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简称《华沙条约》。同年6月5日生效,有效期20年(到期可顺延10年)。该条约由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起草。同年6月4日,根据《华沙条约》第六条规定,华沙条约组织这一军事、政治同盟正式成立。[5]条约规定,如各缔约国在条约期满前1年未向波兰政府提出宣布条约无效的声明,条约将继续生效10年;如缔结全欧集体安全条约,本条约在全欧条约生效之日起失效。阿尔巴尼亚从1962年起不再参加华约组织活动,1968年9月13日宣布退出。1974年4月,华约政治协商委员会在讨论条约延期时声明,如将来北约解散,华约也将失效。1975年,条约自动延长10年。1985年,条约再延长20年,到期后还可顺延10年。1989年东欧剧变后,华沙条约组织衰落。1990年,民主德国宣布退出。1991年7月1日,华约首脑会议正式宣布华约解散。[3] 历史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世界战略格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同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处于冷战的对峙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