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铜冰鉴

在湖北随州出土的战国青铜酒器
战国铜冰鉴(别名:侯乙墓青铜冰鉴缶)[1],战国时期青铜酒器,1977年出土于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冰箱”。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2][a][3]
战国铜冰鉴由青铜方鉴、青铜尊缶、鉴盖、缶盖、铜勺5部分组合而成;鉴身四周饰以带状的蟠虺纹、勾连纹,腹下部饰有垂叶纹等,盖内铸有铭文“曾侯乙作持用终”,鉴身上的纹饰集中在器物的中上部,尤其在顶面的曲尺和L形的接檐式附饰部分最为集中,纹饰从上往下逐渐递减,正好装饰在人们视线能够观察到的部位。鉴盖中间部分饰以镂空勾连纹,可以透气。尊缶的颈部、盖以变形蟠龙纹、浮雕盘龙纹和勾连纹装饰为主。[1][3]战国铜冰鉴的主体部分由器物本身、装饰附件、镂空附饰三部分组成,三个部分各使用了不同的铸造工艺。器物本身使用浑铸法(一次整体铸成),装饰附件使用分铸法(分别铸就),镂空附饰则用失蜡法熔模铸造。[1]战国铜冰鉴是双层器皿,外为方鉴,鉴内有一方尊缶,在鉴与缶之间有较大的空隙,具有冰酒和温酒的双重作用。[1][4]
战国铜冰鉴为后人展示了中国古代青铜铸造的高超技法和先进水平,不仅是青铜铸造史上的典范之作,更成为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证物,堪称青铜时代的巅峰作品之一。[5]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铜冰鉴的造型被运用于表演。[4]

出土发掘

1977年,战国铜冰鉴出土于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一号墓即曾侯乙墓。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a][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