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式高射机枪

1954年生产定型的高射机枪
54式高射机枪,全称为“1954年式12.7mm高射机枪”,简称54式12.7mm高射机枪。其前身为德什卡(DShK)M1938/46式12.7mm大口径机枪,是由苏联著名枪械设计师什帕金根据杰格佳廖夫设计的德什卡1938 12.7 mm大口径机枪改进而成。[1]
54式高射机枪于1953年10月开始试制,并在1954年7月17日至8月12日通过生产鉴定,并开始装备部队。其由枪身、枪架和瞄具等3大部分组成。其全枪质量134千克,平射状态全枪长2323毫米,机身长1590毫米。[1]供弹方式为弹链供弹,[2]供弹机构采用单程输弹方式,配备弹种为54式12.7mm穿甲燃烧弹和穿甲燃烧曳光弹,并采用导气式工作原理,闭锁片偏移式闭锁方式,击发机构为击锤平移式。[1]该枪可对付1600m以内的空中目标及800m以内的地面轻型装甲目标和火力点。每挺枪配70发开式弹链10条;容弹量70发的弹链箱10个,枪管2根。[1]
54式高射机枪为中国国军工部门第一批仿制的武器,不仅装备中国陆军步兵使用,也被安装在59式、69式等坦克上使用。装备后部队反映:“该枪操作灵活,可分解运输,不受地形限制,可靠性好,故障少。”[1]
1968年9月13日,越南南方游击队使用两个54式12.7mm高射机枪连射击美国阵地及其直升机,有效阻止美方直升机支援与机降,直至地面战结束。[3]1971年2月13日,“9号公路战役”中的“500高地”战役爆发。北越军设伏于高地并部署54式12.7mm高射机枪猛烈射击南越军机。[3]

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