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气,拼音:fú qì,又称“食气”,“行气”。指呼吸吐纳锻炼。以呼吸为主。出自稽康的《养生论》。 基本资料
魏晋南北朝时代的服气、胎息理论,到唐代几乎都集中于“服气”这个概念之下。所谓“服气”,已经不是过去那种吐纳、导引之类用鼻、口进行的呼吸运动,而是所谓服食“内气”、“元气”。唐代此类著作中与哲学有关的是:《洞玄灵宝玄门大义》、《太上九要心印妙经》、《延陵先生集新旧服气经》等。 外丹术把服食丹药说成其中有充足的元气,是向服气、胎息之类的内修术中吸取理论。同样,上述服气著作也从外丹术中吸取理论。它们说,服气,是要吸收气的性质,使自己也化为气:
服光化为光,服六气化为六气,游乎十方。服元气化为元气,与天地合体。服胎气返为婴儿,与道混合为一也。(《洞玄灵宝玄门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