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构刺虫又名稻谷树虫黄牛刺虫。米斗虫又俗称鸟不踏刺虫、雀不踏刺虫,在民间应用已有数千年历史。因效果奇特,古代人用“一斗米”等于现在的12.5斤才能换到一条虫而得名。据《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中国药典》记载,食用该虫后身体强壮,少生病,对肝腹水、肝硬化、血液病等有显著疗效。由于该虫疗效好,在民间一直流传应用至今,特别对小孩“疳[gān]积”引起的厌食偏食、哭夜尿床等有特效。 基本内容
斗米虫首次出现在古典书籍为《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公元1615年,徐霞客从江阴出发路经浙江临,甬(旧时地名,今为杭州,宁波)发现浙江民间有这乡俗,并记载到《徐霞客游记》。 据全国而言,斗米虫的使用依旧只有浙江杭州,宁波,台州,温州,金华一带。而天牛幼虫种类达到20000多种,因此近年一些不法商贩为了谋求利益,在湖南永州,广西南宁一带,大肆的砍伐其相类似的亚种,投入市场低价销售,导致市场鱼龙混杂,人们很难能买的到正宗的斗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