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完全变态的昆虫中,由幼虫过渡到成虫时的中间阶段的形态
蛹,是指在完全变态的昆虫中,由幼虫过渡到成虫时的中间阶段的形态[1]
蛹初化时,表皮柔软,体色浅,之后表皮逐渐硬化,体色随之由浅而深,最终成为黄褐或黑褐色;蛹头部较小,头壳大部分呈乳白色,半透明;蛹发育至末期,蛾体鳞毛已生成,颅顶板呈浅褐色;触角着生在头部两侧,沿前翅内缘向腹面延伸;雄蛹触角比雌蛹发达,复眼位于触角基部内侧;蛹的口器极度退化。蛹胸部,分前、中、后3个胸节,仅在背面可见,侧面及腹面被翅和胸足等遮盖;中、后胸各具翅1对,抱合在蛹体前半部的侧腹面,其后缘伸达腹部第4节;前胸两侧有气门1对,但隐在翅下,外观上看不见;腹部由10个体节构成,前3个腹节侧腹面被翅覆盖,仅背面可见,其余腹节则裸露在外。体型上一般雌蛹大于雄蛹,触角则雄比雌发达。雌蛹在第8—9腹节腹面中央各有一个生殖孔,分别相当于雌蛾的交配孔和产卵孔,两孔与前后缘似成“X”形线纹;雄蛹则在第9腹节腹面中央仅有一个点状生殖孔[2]。蛹可分为三类:自由蛹(裸蛹),如蜂和甲虫等的蛹;被蛹,如蝶、蛾、举尾虫等的蛹;围蛹,如蝇蛹[1]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唐韵》余陇切《韵会》《正韵》尹[sǒng]切,音勇。蚕化为蛹,蛹化为蛾。《说文》茧虫也。《尔雅·释虫》螝,蛹。《注》蚕蛹。《疏》[]蚕所变者。一名螝,一名蛹。《荀子·赋篇》蛹以为母。《蔡[yōng]·短人赋》茧中蛹兮蚕蠕[xié]。《韩愈诗》眇若抽独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