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树勋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运用国民党高级将领高树勋对国民党军队开展分化瓦解和在国民党军队内部组织起义的运动。它为加速国民党军队的崩溃,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起到了推进作用。邓小平当年为打好争取高树勋起义“这个政治仗”,深入做了两方面工作。一是全面调研高树勋的历史,二是关注高树勋的现实倾向。 1945年10月30日,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副司令兼新八军军长高树勋率一万余人起义,在全国影响很大。为进一步加强分化、瓦解国民党军队,争取国民党军人的工作,中共中央决定对国民党军队开展宣传运动,号召国民党军队中的官兵学习高树勋部队的榜样,拒绝进攻解放区,在内战战场上实行怠工,和人民解放军联欢,举行起义,站到人民方面来。这个运动被称为“高树勋运动”。
简介
高树勋运动是指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运用国民党高级将领高树勋起义、反对内战、对国民党军队开展分化瓦解和在国民党军队内部组织起义的运动。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蒋介石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在美国的支持援助下,企图消灭共产党,垄断抗战胜利果实,撕毁停战协定和政治协议,大举进攻解放区,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内战。1945年10月,国民党第11战区副司令长官马法五、高树勋奉命率部4万余人,从新乡地区北进,企图攻占邯郸,打通平汉路。高树勋有反对内战的思想倾向并主动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沟通联系。同年10月28至30日,国民党军第106师大部被歼。高树勋将军发表通电和谈话,声明反对内战,拒绝进攻解放区,并率所部新编第8军和1个纵队1万余人起 义。同年11月10日,起义部队在河北武安县(今 武安市)邑城宣布成立“民主建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