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

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
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吉林大学物理化学和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两个国家重点学科,是最近经国家科技部批准建设的以超分子体系为研究对象的实验室。

历史沿革

实验室的发展得到了国家和依托单位吉林大学的大力支持。1978年,唐敖庆院士在吉林大学创建理论化学研究所和结构化学研究室。 1991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在结构化学研究室基础上成立了“分子光谱与分子结构教育部开放实验室”。其后实验室对研究方向进行了重新调整与定位,并于1996年更名为“超分子结构与谱学教育部开放实验室”。这期间确定以超分子体系为实验室研究方向。2001年,为更好地将超分子体系的研究与国家需求相结合,实验室更名为“超分子结构与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点加强了研究队伍建设和研究生培养,与超分子体系相关的研究工作全面展开,研究水平不断提高。2006年实验室申请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经过评估和建设论证,2007年经国家科技部批准建设“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科研领域

实验室定位于基础研究, 研究成果向高新技术辐射。实验室的科学研究主要面向复杂超分子体系,以膜和微粒的组装体系为切入点,关注超分子组装体的光电和生物功能,并注重发展组装体的谱学与理论模拟。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为:超分子组装与组装过程;超分子结构与光、电功能材料;生物超分子组装体;超分子组装体谱学与模拟。围绕上述研究方向,实验室在近五年里承担了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00余项,经费总额达到5000多万元,其中包括:国家“973”项目子课题,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项目,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