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大豆

一种转基因植物
1
4
转基因大豆(英文名:Genetically modified soybean),[2]是指被转入了基因的大豆。[1]转基因技术使受体生物获得新的遗传特征,其目的包括改良生物性状,如抗病虫、抗除草剂、抗逆、高产、营养品质等。[6]
1994年,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了转基因大豆,成为较早商业化大规模推广的转基因作物之一。[7]1996年,美国孟山都公司将EPSPS基因导入大豆,获得了第一代转基因大豆品种Roundup Ready。[4]同年,转基因作物开始在全球大规模商业化种植,其中,转基因大豆的推广面积达50万hm2[3]2006年,孟山都公司推出第二代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Roundup RReady 2Yield。第三代抗除草剂大豆品种为抗麦草畏转基因大豆。[4]从2021年起,中国开始针对大豆进行产业化转基因试种试点。[8]转基因大豆在形态上与普通大豆没有明显差异,包括形状、颜色、大小等。在外观上无法通过肉眼辨别是否为转基因。[1]2019年,全球转基因大豆主要分布在巴西(3510万hm2)、美国(3043万hm2)、阿根廷(1750万hm2),[3]中国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约占全球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的10%,主要分布在东北、黄淮海和西南地区[9]
转基因抗逆大豆品种具有抗旱、耐盐、耐涝等抗逆特性,有效弥补了因极端气候和土壤质量不佳而导致的产量损失。[4]科学尚未发现通过转基因食品传递遗传物质整合进入人体遗传物质的现象。[6][10]

历史沿革

1996年,美国孟山都公司将EPSPS基因导入大豆,获得了第一代转基因大豆品种Roundup Ready。[4]同年,转基因作物开始在全球大规模商业化种植,其中,转基因大豆的推广面积达50万hm2[3]1997年,美国杜邦开发的G94-1,G94-19,G-168高油酸大豆品种开始商业化种植。[4]同年,转基因大豆超过棉花成为种植面积最大的转基因作物。[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