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步拳(外文名:Five-step boxing[1]),发源于山东省聊城市冠县张尹庄村,是长拳类武术的基本练习方法,主要用于武术拳法套路入门、提高四肢动作协调力。它不仅是查拳基础套路、中国传统武术拳法之一,也是中国青少年学习初级武术必学拳法之一。[2]
五步拳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它包含了武术中最基本的弓、马、仆、虚、歇五种步型,还有拳、掌、勾三种手型以及上步、退步步法和楼手、冲拳、按掌、穿掌、挑掌、架打、盖打手法。[3][4][5]五步拳的特点在于“每步一势,手脚相兼,左右交替,拳架规整”,其不仅体现了武术的协调性与平衡性,而且注重力量的发出与回收,刚柔并济,快慢相宜。[4] 五步拳能为学习少年拳奠定基础,初步建立武术套路的概念,增强身体的柔韧性、灵活性、协调性和节奏感,提高动作的速度和连贯性,培养学生的武术兴趣,激发民族自豪感,养成经常运用套路锻炼身体的习惯。五步拳帮助学生在提高所学动作质量的基础上,学习和体验不同风格的武术套路动作,了解武术的攻防含义,培养崇尚武德的精神。[6]
历史渊源
五步拳是初学查拳的入门拳套。[5]查拳起源于唐朝。“安史之乱”时期,唐朝向西域大食国借兵平乱,大食国军中的青年将领滑宗歧在战场上受伤,受到山东冠县张尹庄村穆斯林群众的精心照料。康复后,滑宗歧感到无以回报,便将自己擅长的拳术“架子拳”传授给村民。因跟随学艺者众多,滑又将自己的师兄查元义从哈密请来传授拳术“身法势”。查、滑二人去世后,当地人为纪念他们,便将“架子拳”称为“滑拳”,“身法势”称为“查拳”。因为自古“查、滑是一家”,后世便将两者统称为“查滑拳”,简称“查拳”。[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