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身份证(Electronic ID Card),[1]是居民身份证网上功能凭证,将公民个人身份,通过人脸识别的生物技术手段比对后,在手机上生成的电子证件,为公安部一所与各地公安机关合作联合推出的身份证网上应用凭证。[7]常用的为带时间戳的二维码或条形码。[8]电子身份证不能替代实体身份证。[9] 电子身份证是当下的新型身份证,它的核心技术是eID;以密码技术为基础,以智能芯片作为载体,与公安系统相连接;[6]使用数字签名、安全算法、加解密运算等技术手段为个人信息层层加密,防止数据被泄露转卖;电子身份证具有可追溯性,在制、管、存、用、 验环节全程留痕,本人可以查询到所有使用记录。[10]电子身份证可以在金融、教育、医疗、社 保、税务等多个场景中应用。[10]
2004年1月1曰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正式实施,至2008年年底,中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嵌入枚非接触式IC芯片的第二代身份证的更换;[11]2010年起,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开展网络身份管理试点;[12]2011年4月,“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2]2012年9月起,北京邮电大学已面向全校师生发放了3万余张网络电子身份证;2013年1月,“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通过国家密码管理局安全性审查;[2]同年年底,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专门设立了“网域空间身份管理标准子工作组”,制订网络电子身份认证行业标准;[13]2016年6月,武汉公安部门与支付宝合作开发“电子身份卡”;[8]2017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规定:“支持研究开发安全、方便的电子身份认证技术”并也明确提出了保护用户隐私的要求;[13]2018年4月17日,由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可信身份认证平台(CTID)认证的“居民身份证网上功能凭证”首次亮相支付宝,并正式在衢州、杭州、福州三个城市的多个场景同时试点;[8][14]同年7月16日,江西11所城市、重庆、襄阳、台州等城市宣布试点“电子身份证”,[9]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15]截至2023年12月,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意大利、阿根廷等国家已开始推广电子身份证。[16][17][18][19][20] 名词解释
无论是“微信身份证”“电子证照卡包”“电子身份证”“支付宝身份证”都属于“居民身份证网上功能凭证”(简称“网证”);[21]“网证”即电子版身份证,是基于居民身份证、采用活体人脸识别技术的可信身份认证为公安部与各地公安机关合作联合推出的身份证网上应用凭证;是将公民个人身份,通过人脸识别的生物技术手段比对后,在手机应用上生成的电子证件。[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