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台灭明

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澹[tán]台灭明(前512年-?),复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是东周时期鲁国武城(今属平邑县费县西南)人。[1]澹台灭明是孔子的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是古代的教育家[3]
澹台灭明曾是武城衙署的公差,[1]后来求学于孔子,孔子觉得澹台灭明相貌不善,后来澹台灭明退而修行,得到子游推荐,称其为“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3]于是孔子收澹台灭明做了弟子。澹台灭明在从师学习后,终于学有所成,成为当时有名的学者。[2]之后澹台灭明南游学到吴地(即楚国,后老死在楚国),跟从他学习的弟子达到三百多人,其才干和品德传遍了各诸侯国,影响甚大,是当时儒家在南方的一个有影响的学派。孔子听到这些消息后感慨地说:“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我凭言语判断人,看错了宰予;凭长相判断人,看错了子羽)。[1]
澹台灭明不断传播儒家思想,教化南方民众,为吴、楚两地培养了大批人才,为沟通南北文化、传播儒学做出了贡献。他的才干、品德当时就得到了人们的赞扬,使其声名远播,名动诸侯。[1]儒门后学就将澹台灭明配列于孔庙大成殿前西庑[wǔ]内从祀孔子,直至今日。[1]唐玄宗赐封澹台灭明为“江伯”。[1]宋真宗升封澹台灭明为“金乡侯”。[1]嘉靖皇帝尊称澹台灭明为“先贤澹台子”。[1]孔子评:“独贵独富,君子耻之,夫也中之矣。”[4]子贡评:“贵之不喜,贱之不怒。苟于民利矣,廉于其事上也,以佐其下,是澹台灭明之行也。”[4]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