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常侍之乱-抖音百科
十常侍之乱是指东汉末年,汉灵帝宠信“十常侍”宦官集团,导致“十常侍”专权乱政,由此引发何进、袁绍等谋诛宦官,并最终酿成袁绍等诛除“十常侍”并尽诛宦官的宫廷动乱的事件。[1][2] 东汉后期出现外戚、宦官轮番专权的局面,且宦官专权在汉桓帝、汉灵帝时期达到顶峰。汉灵帝刘宏宠信张让、赵忠、段珪等“十常侍”宦官集团,致使“十常侍”专擅朝政,横征暴敛,卖官鬻爵。[3][4]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去世,其长子刘辩继位,即汉少帝。因刘辩年少,其母何太后临朝主政,何太后的兄长何进实际掌握朝政大权。此前,汉灵帝临终时曾嘱托宦官蹇硕[a]立次子刘协为帝,蹇硕打算先诛杀何进,进而扶持刘协继位,但因事情泄露,计谋失败。何进专权后,诛杀了宦官蹇硕。[1][6] 何进诛杀蹇硕后,在中军校尉袁绍的劝说下,打算尽诛宦官,但遭到何太后的反对。袁绍建议何进号召董卓等武将率军进京,以威胁何太后。但董卓等人向京城洛阳进军后,何太后依旧反对诛杀宦官,何进也开始犹疑不决。后来,由于密谋诛杀宦官的计划泄露,何进被张让等宦官杀死。何进死后,袁绍带兵攻入皇宫,尽诛宦官。张让等人携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逃到小平津(今河南孟津县),后因朝臣紧追,张让等宦官被迫投黄河而死,汉少帝刘辩被迎回皇宫。[1][6] “十常侍之乱”后,董卓率军入京,废黜汉少帝刘辩,另立刘协为帝,即汉献帝。董卓擅兴废立、专制朝政的行为,激起关东地方势力的强烈不满。关东豪族推举袁绍为盟主,组成关东联军讨伐董卓。初平三年(192年)四月,在司徒王允的设计下,董卓被其部将吕布杀死。董卓死后,汉献帝落入董卓部下李傕、郭汜等人手中,他们为了争权和抢夺汉献帝相互厮杀。建安元年(196年),[7]汉献帝被曹操迎接到许昌,此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8][9][10] “十常侍之乱”使宦官与外戚两个政治集团同时被消灭,此后,东汉王朝名存实亡,地方握有重兵而能控制皇帝为傀儡的人成为实际的统治者。[2][11]“十常侍”之乱结束了宦官与外戚之间的矛盾,但豪族与豪族之间的矛盾随之爆发。此后,豪族之间相互混战,并形成地方割据。官渡之战后,曹操逐渐统一北方;赤壁之战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实际形成。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之子曹丕代汉称帝,东汉灭亡。[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