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电工委员会(英文名: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1]),简称IEC,1906年成立,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性电工标准化机构,负责电气工程和电子工程领域的国际标准化工作。总部最初位于伦敦,1948年搬迁至瑞士日内瓦。[4][5][2]
1887至1900年召开的6次国际电工会议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电工标准化机构,以解决用电安全和电工产品标准化问题。1904年9月15日,在美国圣路易召开的国际电工会议上通过了关于建立永久性机构的决议。1906年6月,13个国家的代表集会伦敦,起草了IEC章程和议事规则,6月26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在英国伦敦正式成立。1947年,IEC作为一个电工部门并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2][3][6]1948年总部搬到了日内瓦。[7]中国于1957年参加IEC。[8]1976年,国际电工委员会与ISO达成协议脱离ISO,成为一个独立的组织。[9]1988年起,中国以国家技术监督局的名义参加IEC的工作。[8] 国际电工委员会的主要活动是制定国际电工电子标准,推动电工电子产品的质量合格评定和安全认证等工作。IEC主要机构有理事会、理事局、管理咨询委员会、标准化管理局、合格评定局、执行委员会、中央办公室、技术委员会、ISO/IEC联合技术机构、国际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CISPR)等。[3][10]截至2021年8月23日,IEC成员覆盖173个国家,其中有全权成员62个,准成员27个,联络成员84个。[4]
历史沿革
1870年以后,电灯、电热器等家用电器以及各种插头、插座、电阻丝等已得到广泛使用。由于产品质量差、标准不统一,常常发生人身事故。于是,用电安全和电工产品标准化问题被提到日程上来。1887至1900年召开的6次国际电工会议上,与会专家们一致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电工标准化机构。[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