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增补字符集(Hong Kong Supplementary Character Set,简称 HKSCS)是香港政府基于繁体中文电脑操作环境中最流行的Big5(大五码)之上扩展的字符集标准,是现时香港的中文资讯交换内码标准。香港增补字符集以前称为《政府通用字库》(Government Common Character ),本来只是香港政府内部统一使用的造字档,有三千多字。 图集标准简介
由于香港电脑业界不断要求政府迎合本地需要,提出官方的字符集方案,以便与政府进行文件来往,于是香港政府便在1995年把这个内部使用的标准公开。到了1999年,此字集增加到四千多字,并改为现名。字符集所收罗的字,主要包括香港的地名、人名用汉字、粤语汉字及异体字,也有小部份简体字。除此之外,此字符集亦把倚天中文系统收录的日语平假名、片假名及俄语西里尔字母包括在内。此字符集由中文界面咨询委员会管理,仍在不断扩编之中。最新版本为 2005 年 5 月推出的 HKSCS-2004,收录 4,941 个字元。 标准源起
1980年代中期,台湾的中文电脑的通行内码为 Big5 编码。1990年代初期,香港电脑应用逐渐普及,而政府各部门也电脑化。和台湾一样,香港也是使用繁体中文的地方,是故也采用了 Big5 编码。可是 Big5 码本身没有收录香港常用的广东字、一些人名地名用字、一些学科用字,于是香港政府各部门使用 Big5 的外字区,自行补上这些字,并在政府内部使用。香港业界也不断要求政府,本地需要一套标准字符集来作电子文件来往。到1995年,互联网在香港起步,而政府也推出了自己的网站。各人电脑的中文系统虽然都用 Big5 编码,但都没有政府用的外字,更可能用了自己的外字,使在浏览网页时不能显示正确的字元。香港政府于是把内部使用的 Big5 外字集公开,让各界可以下载安装这批字,使电脑能显示正确的字元,并把这套字命名为「政府通用字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