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云6号,是1957-1971年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从福鼎大白茶与云南大叶茶自然杂交后代中采用系统选种法育成的无性系新品种,小乔木型,大叶类,特早生种。[1][2]
福云6号植株高大,分枝较密,叶形长椭圆,叶色淡绿,发芽整齐,发芽密度较大,芽梢较肥壮,茸毛多。福云6号适应性广,扦[qiān]插繁育发根力强,成活率高,幼树生长迅速,成园快,易于栽培,产量高,适制红、绿茶。福云6号适宜在我国江南部分(红、绿茶)茶区推广。[2][3]1985年,福云6号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认茶1985012)。1987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福云6号为国家级品种(编号为“华茶33号(GSCT 33))。[1][2][4] 形态特征
福云6号茶叶品种属小乔木大叶型,树姿半开张,分技能力强,分枝较密,节间长4.1厘米。叶片多数呈水平状或稍下垂状着生,叶长11.5~15.3厘米,叶宽4.5~4.9厘米,叶形呈长椭圆形或披针形,叶色绿,光泽性强,叶质柔软,叶面平滑,叶身内折,叶缘平直,锯齿浅而稀,叶尖渐尖,侧脉9~11对。嫩芽叶绿色;肥壮,茸毛较多,育芽能力强,但持嫩性较差,一芽三叶长9.4厘米,重0.96克。花冠直径3.4~3.8厘米,花瓣6~7片,萼片5~6片,柱头3裂,雌蕊高于雄蕊,子房茸毛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