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一直没有实行电影分级制度,虽然已经多次有人提出应该建立这样一套机制,但是直到现在仍然没有动静。中国对电影的审查实际上则是通过对电影中某些镜头的删减以达到让所有年龄观众都可以观赏的目的。[1]
名词概况
1998年,《拯救大兵瑞恩》中血流成河的场面招来无数家长抗议,这也让分级制话题浮出水面,但直到2001年著名编剧王兴东首度提案电影分级制的时候,电影局仍然保留不分级的意见。2004年,为了完善中国电影市场,改变没有法律的现状,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开始起草《电影促进法》,以有损未成年人健康的内容为标准,以规范市场的准入为重点,对各类影片进行分类管理。之后关于电影分级的说法和传闻不断,但电影分级制始终没有出台。 建立电影分级制的话题差不多已经讲了有二十年,虽然曾经有不少风声,但最终还是难产。在这二十年中,中国的电影产业从制作到市场都有了惊人的发展。尤其是电影市场的膨胀,让观众也开始不满足于同一类型的影片。上海大学影视学院石川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评价道:“由于没有电影分级制度,所以无论是引进片还是国产片,电影类型是不完整的。尤其是惊悚片,在内地电影市场基本上是看不到的,或者被修改到面目全非。这也是如今盗版这么猖獗[jué]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观众希望能够看到更多类型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