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病毒

1956年Pelon等获得的病毒
鼻病毒(rhinovirus,RhV)于1956年由Pelon等科学家通过组织培养等方法从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标本中分离获得。目前已经鉴定出超过120种的鼻病毒,是人类病毒中血清型最多的病毒。鼻病毒是引起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体。该病毒是引起急性呼吸道疾病的罪魁祸首,将近半数的急性呼吸道疾病感染是由鼻病毒感染引起。[2][3]
鼻病毒(是致呼吸道感染病毒中重要的致病因子,可引起急、慢性呼吸道感染,严重时会引发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炎等临床疾病。鼻病毒感染症状包括喉咙痛、流涕、鼻塞、打喷嚏和咳嗽; 有时伴有肌肉酸痛、疲劳、身体不适、头痛、肌肉无力或食欲不振。鼻病毒造成的感冒是典型的自限性病毒病过程,可自愈。[1][2]

病毒介绍

1914年,莱比锡大学卫生学家Walter Kruse提出感冒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此后英美科学家在一战二战期间对此进行继续研究,1946年成立普通感冒研究所,1956年终于发现鼻病毒是感冒的真正原因之一。它也是最常见的感冒病毒,有30%-80%的感冒都是它引起的。[2]
鼻病毒(是致呼吸道感染病毒中重要的致病因子,可引起急、慢性呼吸道感染,严重时会引发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炎等临床疾病。HRV感染后常表现为感冒症状,大约有10%~20%的成年人感冒是由HRV感染引起,而婴幼儿感冒有15%~30%是由HRV致病。HRV的感染具有自限性,但是有时会引起诸如哮喘、充血性心衰,支气管扩张包囊纤维化等严重并发症,并且HRV多与其它呼吸道病毒合并感染,例如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冠状病毒以及肠道病毒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