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下游堤河治理工程

一项城市建设工程
堤河是指靠近堤脚的低洼狭长地带。黄河下游两岸滩地存在着大量串沟、堤河、洼地等自然地貌,据1998年黄委勘测设计院统计,黄河下游共有堤河649.15km,涉及面积12696.6万平方米,有的常年积水,已无法耕种。堤河的存在一是破坏了堤身临河侧的防渗层,减少了渗径长度,加大了渗透坡度;二是一旦滩区串沟过流,有可能形成顺堤行洪,威胁大堤的安全。仅仅依靠滩区现有不完善的避水台,还远远达不到防御各类洪水情况下滩区群众的避洪要求,滩区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很难得到保障。

建设背景

受生产力条件制约,黄河堤防历次的加高和培厚,多在临河—侧就近取土,使大堤临河附近形成了低洼地带及堤河,尤其是近年来进入下游的水量偏枯,泥沙主要淤积在河道主槽及滩唇,堤根落淤较少,“二级悬河”局面加剧,相应加大了堤河的威胁和顺堤行洪的可能。堤河的存在势必加剧大洪水时洪水顺堤行洪之机遇,危及堤防安全。
黄河下游堤河治理工程
“二级悬河”的发展使滩区防洪形势日趋严峻。据“96.8”洪水的实际情况,这些变化的主要表现:一是洪水时水位不断增高。“96.8”洪水花园口的洪峰流量7600立方米/秒,但相应水位高达94.73m,比1958年22300立方米/秒的相应水位高0.91m,比1982年15300立方米/秒的水位高0.74m。河南河段的水位几乎全线达到历史最高的水平。一百多年没有上过水的原阳、封丘高滩漫滩进水,淹没面积和水深均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高记录。二是洪水演进过程减缓。洪水边下泄边灌滩,洪峰传递时间每小时约1km,水流高度分散,大量洪水滞留滩区,影响主槽冲刷。三是洪水时滩区过流比例加大,河道工程控导作用降低,加之滩地横比降不断加大,易产生横河、斜河和顺堤行洪,危及堤防安全。除“96.8”洪水外,2003年2500立方米/秒洪水造成蔡集工程失控,兰考、东明35km堤防偎水,偎堤水深1~5m,背河发生严重渗水,甚至出现管涌的迹象。这些情况都迫使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快进行堤河治理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