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军五虎将

西北军的五名悍将
西北军五虎将,即西北军中的张之江李鸣钟宋哲元鹿钟麟刘郁芬这五名悍将。

张之江

张之江(1882--1966)字紫[mín],河北盐山人。东三省讲武堂毕业。冯玉祥前期两大主要助手之一。和冯玉祥是老相识。光绪末年,两人都在第一混成协、第20镇共事,驻扎辽宁新民府,冯任步兵营连长、营长,张任骑兵营排长,张还参加了冯玉祥任会长的反清秘密组织--武学研究会。1911年,两人都因参加滦州起义而被解职。辛亥革命后,由于内姑父陆建章的提携,冯玉祥在短短两年内就从营长升为旅长。张之江没靠山,升不上去,于是投奔老上级绥远将军张绍曾,但混了几年仍然只是个上尉。于是于1914年转而投靠冯玉祥,进入16混成旅,从此一路顺风,短短几年,从上尉参谋、骑兵营长、二团长、旅长、第七混成旅长升为师长,成为冯的左膀右臂。1924年北京政变后,张之江升为察哈尔都统,成为西北军首位方面大员,在此任上,他注重铺路架桥,受到百姓好评。1926年,冯玉祥通电下野,赴苏考察,由张之江接任西北边防督办、西北军总司令,代冯统率西北军。张之江虽然忠心耿耿,正直老实,但能力有限,指挥一帮骄兵悍将很吃力,韩复榘等人都不服他,结果在他统率下,西北军被奉吴联军打得淅沥哗啦、四分五裂。老冯不得不从苏联提前返回,五原誓师,重组国民联军。张之江由于心力焦[cuì],患了中风之症,从此退居二线。有时也以西北军元老的身份,搞一些协调工作,比如韩复[]被扣后,蒋曾派张到韩部做安抚工作。同时在中央挂一些闲职,比如军事参议院参议,国民参政会会员,全国禁烟会长,中央国术馆馆长等。解放后,张之江担任过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等职。

李鸣钟

李鸣钟(1887--1949)字晓东,河南周口市项城市官会镇蔡庄村人。是西北军著名将领,为冯玉祥将军的“五虎上将”之一、前期两大主要助手之一。李鸣钟与冯玉祥在第一混成协时就相识,虽未参加武学研究会,但也是热心反清分子,与冯、张、韩复榘一道参加滦州起义并因此被解职。1913年,冯玉祥任左路备补军团长,李鸣钟在他部下任连长,深受器重。冯玉祥升旅长后,为了培养干部,成立了一个模范连,任命李鸣钟为模范连连长,石友三冯治安吉鸿昌等都是模范连士兵。随着冯玉祥的步步高升,李鸣钟也水涨船高,从16混成旅一团三营长、三团长、一团长、21旅旅长、第八混成旅旅长直至升为国民一军6师长,和张之江一样成为冯的左膀右臂。北京政变后,李鸣钟升为绥远都统兼国民军西路总指挥,授陆军上将衔。在任期间,修路种树,创办五族学院、包头二中、职业学校、女子师范、全区图书馆、古物陈列室、通俗讲演所、平民学校等;建平民医院、老幼救济院、妓女济良所。1926年任京师警察总监。1926年6月冯玉祥特派全权代表赴广东蒋介石谭延闿接洽,筹备北伐。1927年参加北伐战争,8月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军委会委员、常务委员。1928年任郑州市长,第二集团军总指挥。中原大战后,西北军解体,李鸣钟被南京军委任命为鄂豫皖边区绥靖督办公署督办。1931年吉鸿昌下野,李鸣钟又兼任22路军总指挥和30师师长,是年底辞职。后任军事参议院参议。1933年李鸣钟受聘为29军高等军事顾问。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时李鸣钟任冀察政务委员会高等顾问随军抗战。1938年9月,被孙连仲聘为第二集团军高等顾问,1939年1月任第一战区高等顾问,9月任河南省政府委员兼赈济委员会主任。1945年年底任黄河花园口堵口工程委员会副主任。1948年任监察院监察委员。1949年6月29日因病逝世。1986年3月13日,经中共中央统战部专件批复后将李鸣钟定为爱国民主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