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

海尔·塞拉西一世等指挥的战役
第二次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是以1934年12月发生于意属索马里与埃塞俄比亚之间的一次边界争端为导火索,意大利于1935年10月3日发动军事侵袭。在此次战争中,意大利迅速占领了埃塞俄比亚,并在次年宣布将其吞并,使其成为意大利王国的一部分。[2][3]
1922年,墨索里尼上台后希望扩张领土。1929年,世界性经济危机严重冲击了意大利,墨索里尼走向了扩张的道路。首先他希望先吞并阿比西尼亚,但想达到目的,必先得到英、法许可。[3]法国当时急于拉拢意大利对抗德国,对侵略计划采取纵容的态度,1935年1月7日,墨索里尼与法国外长皮埃尔·赖伐尔签署了《义法条约》。而英国则担心意大利此举可能动摇其在东非、埃及苏丹的统治,所以起初持反对态度。但最后英国认为和意大利开战的风险太大并认为牺牲阿比西尼亚可以令墨索里尼不和德国结盟,最终给意大利暗示,不会干预侵略行动。英、法最终对意大利的行为采取绥靖政策,使意大利得以成功侵占埃塞俄比亚[3]战争一共进行了约7个月,以埃塞俄比亚被军事占领及并入意属东非告终。[2][3]

战争背景

1922年,墨索里尼上台后希望扩张领土,独霸地中海,重新瓜分东非和北非的英、法殖民地。1929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严重冲击了意大利,墨索里尼断定殖民地扩张是减轻国内经济压力所必需的办法,进而走向了扩张的道路。首先他希望先吞并阿比西尼亚,但想达到目的,必先得到英、法默许。英、法最终对意大利的行为采取绥靖政策,使意大利得以成功侵占埃塞俄比亚[3]
埃塞俄比亚地处非洲东北部,是个古老的农奴制的国家,早就是西欧列强掠夺的对象。只是由于地处英、法、意3国在非洲进行殖民掠夺尖锐矛盾的包围点,3国都不愿它成为某一国的单独殖民地,因此直至30年代还保持名义上的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