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结盟运动-快懂百科
不结盟运动于1961年9月正式形成,第一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4]25国出席。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的斗争等。[3] 截至2023年,不结盟运动有120个成员,不设总部,无常设机构,无成文章程,通常每3年举行一次首脑会议和部长级会议。协调局由1973年第4次首脑会议决定成立,主要协调各国在联合国内的立场,一般每月在纽约召开一次,也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召开会议。阿塞拜疆自2019年担任不结盟运动主席国,任期至2023年。乌干达自2024年担任不结盟运动主席国,任期3年。[2]不结盟运动目前有120个成员国,绝大部分成员国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社会具有广泛代表性。中国于1992年9月成为不结盟运动观察员国。[5][3] 截至2023年,不结盟运动共举行了18次首脑会议和19次部长级会议。第18次首脑会议于2019年10月25日至26日在阿塞拜疆举行;2020年5月4日,不结盟运动举行应对新冠肺炎视频峰会并通过政治宣言,重申支持多边主义,支持世卫组织在全球抗疫中的领导作用,并呼吁各国加强团结合作,有效应对疫情;2021年7月13日至14日,第19次部长级会议以视频形式举行;2021年10月11日至12日,纪念不结盟运动成立60周年高级别会议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2023年3月1日至3日,不结盟运动应对新冠肺炎联络小组疫后全球复苏峰会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不结盟运动在维护世界和平,推进南北对话,推动第三世界经济发展和国际裁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3][6][7] 历史沿革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形成以雅尔塔体系为基础的冷战割据与东西方两大阵营的严峻对立,帝国主义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遏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上面,放松了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注意;一些帝国主义国家,诸如德国、意大利、日本在战争中惨败,丧失了原有殖民地,另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如英、法等国,也遭受到严重创伤,殖民体系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崩溃了。战后,在一些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许多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开始走上民族解放运动的道路。20世纪60年代,亚洲与非洲一大批新独立的民族国家,在取得了主权独立的同时,提出了在国际社会中享有平等的政治发言权与经济发展权的要求。[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