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班传说-抖音百科
“鲁班传说”是关于工匠鲁班的民间传说。鲁班(约公元前507-约公元前444年)是春秋末期鲁国的工匠,名叫公输般。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从小就跟随家里人参加过许多土木建筑工程劳动,逐渐掌握了生产劳动的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春秋和战国之交,社会变动使工匠获得某些自由和施展才能的机会。在此情况下,鲁班在机械、土木、手工工艺等方面有所发明。[3]“鲁班传说”千百年来在民间流传,衍生出丰富的主题和形态。全国各地多有与鲁班相关的发明创造和建筑物传说,鲁班成了民间约定俗成、妇孺皆知的能工巧匠的代表,并被很多行业奉为祖师爷,是民间智慧的杰出化身。[1] 最早记载鲁班事迹的是《墨子》,《墨子》中的“公输”和“鲁问”中记载他为楚国制造云梯,准备攻打宋国,被墨子制止了,墨子先是和鲁班讲道理,告诉他帮助楚国攻打宋国会导致很多百姓的伤亡,鲁班这样一个崇尚道义的人不应该做出这样不仁义的事情。墨子反对为战争制造武器,主张制造实用生产工具的思想影响了鲁班,于是他就把自己的巧思投入到其中,发明创造了各种实用的农业工具和木工工具。所以,记载和传说中的鲁班的发明创造十分丰富,但鲁班创造的兵器却相对较少,除了《墨子·公输》中提到的云梯,还有就是《墨子·鲁问》中提到的钩强。[4] 鲁班事迹在《礼记•檀弓》《风俗通义》《水经注》《述异记》《酉阳杂俎》记和方志中也有著录。鲁班工技绝巧,在古代文人墨客的诗篇中,言巧者多以鲁班为例,历代的木、石、瓦、扎各类工匠都尊他为祖师,甚至敬为神仙。长此以往,原本是历史人物的公输般,在民间逐渐演变为一个传奇式的人物,有关他的传说在山东曲阜、滕州等地广为流传。山东的“鲁班传说”规模庞大,内容涉及鲁班出生、学艺、发明创造、被奉为百匠祖师等方方面面,共计上千则,已经发展成为一整套故事体系。实际上,关于鲁班的很多传说都是伪托附会,并非史实。如说他造的木头鸟能飞,木头人能够劳动,他造的灯台点燃后可以分开海水,他的墨拉出线来就可以弹开木头,他可以用唾液把碎木粘合成精美的梁柱,他可以在一夜之间建起三座桥,等等。[5] 曲阜市政府和文化部门专门成立了“鲁班文化研究促进会”,并在《曲阜文史》上推出“鲁班文化研究专辑”,揭开了鲁班文化研究的新篇章。滕州市政府组织专人对当地的民间故事、传说、民俗、民歌、民谣等进行了整理归类,并出版了《滕州民间故事》《滕州民间歌谣》等书。《滕州民间故事》里收录的“鲁班传说”有数十则,有数百则经典的传说可见于《齐鲁晚报》《枣庄日报》《滕州日报》等报刊。[5] “鲁班传说”不仅在中原地区广泛传播,在壮、水、布依、瑶、白、土家、彝、苗等少数民族聚居的西南地区也广为流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