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国王》是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创作的童话,收录于童话集《石榴之家》(1891年)。这部作品是王尔德继《快乐王子和其他故事》(1888年)之后的第二部童话集,包含了深刻的基督教意象和唯美主义元素。 内容简介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王子因母亲与外族人相恋而遭到遗弃,流落民间,成为一名牧羊少年。后老国王死去,少年被寻回继任大统,成为国王。他天生就喜欢各式各样美的事物,喜爱他们胜过一切。在加冕前,他要穿上金丝织成的袍子,带上镶嵌红宝石的王冠并手拿串有珍珠的王竹。然而,在加冕前夜,他做了三个噩梦,这些梦境揭示了他的加冕服饰背后的残酷真相。第一个梦中,饥饿的织工在暗无天日的房间里织着金丝袍子;第二个梦中,黑奴们潜入水中为他寻找珍珠,其中一人因此丧命;第三个梦中,人们为了他王冠上的红宝石而忙碌着,死亡夺走了许多劳作之人的生命。这些梦境使少年国王深受震动,他意识到自己对美的追求给人民带来了悲哀与不幸。因此,他在加冕那天拒绝穿戴象征他身份的王冠、权杖及袍子,选择了一种更加谦卑和有同情心的统治方式。 作品鉴赏
首先,主人公表现出了圣徒特点。这与圣经中的圣徒保罗极为类似。保罗原名扫罗,是一个迫害基督徒的行家里手,有一天在前往人马士革的路上遇见了耶稣而双目失眠,在耶稣的其他门徒将他治好之后便阪依了基督教并改名为保罗。从此,他积极传播福音,正是由于她的行动,基督教才在罗马帝国发展壮大。少年国王从前热爱美与奢侈的事物,从不关心民生疾苦,但是加冕前的三个梦正如扫罗在人马士革的路上遇上耶稣,这使得他由一个渴望财富与享乐的纨绔子弟一跃而成有受难精神的圣徒。所以他拒绝了加冕所必须的王冠、权杖和王袍,他拒绝这一切,不仅因为他们是财富与世俗享乐的象征,更因为他们沾满了人民的痛苦与不幸,用他人的痛苦荣耀自己,这当然是为一个有宗教的博爱情怀的人所不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