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尼别科夫定理又称为贾尼别科夫效应(Dzhanibekov effect)中间轴定理、网球拍效应,是由俄罗斯宇航员在1985年提出的物理学理论,指的是三个转动惯量不同的主轴的刚体,绕中间轴(转动惯量处于中间值)转动时,不稳定。[1][2]它描述了具有三个不同主惯性矩的实体运动的经典力学定律的结果。[2]
1985年,俄罗斯宇航员弗拉基米尔·贾尼别科夫(Vladimir Dzhanibekov)在国际空间站中偶然发现,在维修太空船的过程中,来自地球的补给被带有三个旋转轴的蝶形螺母锁定。当弗拉基米尔·贾尼别科夫拧开螺母时,他注意到一种奇怪的行为:蝶形螺母先发生旋转,然后翻转。让零件漂浮着快速旋转起来,零件的旋转方向却突然时不时在空中翻转。于是,这种形象就被称为贾尼别科夫定理。[1][2]它描述的是刚体绕着第一个和第三个主轴转动时很稳定,但绕居中的主轴转动时则不稳定。[3] 1991年,有科学家用网球拍做了定量实验,分别使网球拍沿着与手柄所在的直线重合的轴、平行于球拍网格面与手柄所在的直线垂直的轴和垂直于球拍网格表面的三条旋转轴对其进行抛掷,只有在第二种情况,网球拍会自己在空中又转动半圈,从而使拍面发生变化。[2][4]这个形象与贾尼别科夫效应一样,都是三维物体旋转的中间轴定理的表现。[5]以网球拍为例,可以出色地说明刚体具有不相等主惯性矩时其欧拉方程的解,称之为网球拍定理,可以借助欧拉方程进行定性分析。[6][7] 贾尼别科夫定理是经典力学中的一个经典定理,是关于实体相对于第二惯性主轴旋转不稳定性的陈述,[2]指刚体绕第二惯量主轴旋转时的不稳定现象。它作为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在物理教学中常被提及。[8]运用贾尼别科夫定理,可以解释风力发电机叶片、地球不会瞬间两极反转等现象,还可以通过控制航天器变形来控制航天器不稳定周期性翻转运动等。[3][9][10] 历史沿革
1834年,Louis Poinsot发现作用在刚体上的任何力系都可以合成为一个沿某直线的集中力和绕该直线转动的力矩组成的广义力,称为“力螺旋量”。[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