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毒杆菌毒素

肉毒杆菌产生的一种神经毒素
肉毒杆菌毒素(Botulinum Toxin,BTX)是肉毒杆菌在繁殖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神经毒素蛋白,[2]是已知在天然毒素和合成毒剂中毒性最强烈的生物毒素。[4]
肉毒杆菌毒素是150kD的多肽,由重、轻链通过一个双硫键连接起来,分为A、B、Ca、Cb、D、E、F、G八个类型。[2]它能阻抑胆碱能神经介质乙酰胆碱的释放,阻断胆碱能神经传导的生理功能,引起全身随意肌松弛麻痹。[3]肉毒杆菌毒素适用于表情肌引起的皱纹、老龄化口周皱纹的治疗,[5]并成为治疗局限性肌张力障碍等疾病的首选药物,可治疗斜视面肌痉挛、偏头痛等。[6][7]人体可通过摄入被肉毒杆菌毒素污染的肉类和罐头等食品而中毒,[3]它会导致人体肌肉软弱无力,还会损害人体视觉、语言和吞咽能力。呼吸肌肉麻痹时,人体就会死亡,肉毒中毒的死亡率约为25%。[8]
肉毒杆菌中毒病例与食物储存不当相关。1895年,微生物学家从受污染的火腿中分离出肉毒杆菌[9]肉毒杆菌毒素最早被用作生化武器[10]1949年,它被证实可阻断神经传导,[11]1986年,它被发现可做眼部除皱,引发了美容史革命。[10]1989年,A型肉毒杆菌毒素被用于斜视、眼睑和面部痉挛的治疗;[11]21世纪以来,肉毒杆菌毒素被用于治疗颈部肌张力障碍、缓解抑郁症患者症状等领域。[11][12]

理化性质

肉毒杆菌毒素是150kD的多肽,由100kD的重(H)链和50kD轻(L)链通过一个双硫键连接起来。依其毒性和抗原性不同,分为A、B、Ca、Cb、D、E、F、G八个类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