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以哲

东北军的高级将领
王以哲(1896年11月29日-1937年2月2日),原名蓬峤、海山,字鼎芳,吉林省宾州厅(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人。东北军的高级将领。[1][2]
王以哲1922年从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先被派往直军后投入东北军。历任军士教导队排长、连长、营长、团长。1926年,随张学良参加南口战役,接替被叛军打死的卫队长姜化南成为张学良的卫队长,遂成为张学良的亲信。1927年晋升少将旅长,参加涿州战役。1928年5月,其部扩编为陆军第十九师,王以哲晋升中将师长。东北易帜后,又改为东北陆军独立第七旅,王以哲任中将旅长。期间积极筹划防备日军侵略的对策。[2]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王以哲率部突破日军重围后,率部进关,于1933年长城抗战的古北口战役中重创日军。在东北军整编后,王以哲被任命为六十七军军长。1934年,王以哲部被调往大别山地区,参加“剿共”内战。因受到部队中中共地下党员和进步青年的影响,王以哲对“剿共”的态度消极。1935年又被调往西北,奉命进攻中共陕北革命根据地。暗中则通过会晤、谈判等方式,促成了东北军与中共的合作,为红军在西北地区的活动提供了方便条件。1936年7月,王以哲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2][3]
西安事变”爆发后,王以哲积极促成事件的和平解决。但由于被东北军中主战派军官误认为其是为了讨好蒋介石,出卖张学良,不幸于1937年2月2日被枪杀在西安家中。2月4日,毛泽东、朱德等中共领导人发出唁电,称赞王以哲将军是“国家民族之干城”“爱国人民之领袖”。王以哲将军牺牲后,灵柩被安葬在北京万安公墓。1985年,民政部授予王以哲革命烈士称号。1993年,在王以哲将军的家乡宾县王以哲将军纪念馆以纪念之。[4][5][6][7]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