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农业,指的是在室内设施中以多层垂直堆叠的方式种植作物。它与人工智能、区块链以及机器人一起,被视为未来驱动农业发展的四大技术。[3] “垂直农业”这个术语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由美国地质学家吉尔伯特·埃利斯·贝利提出。此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迪克逊·德斯帕米尔提出了“垂直农场”的概念,即在玻璃和钢筋建成的光线充足的建筑物里种植本地食物。简单来说,垂直农业就是一种完全受控的作物生产方式,能控制环境的温度、光照、气体构成和湿度,以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作物产量最大化。垂直农业能规避风雨和气候变化,通常用很少的土壤和水,只使用精确配比的营养液来支持植物生长。[4] 垂直农业的好处是将农田从二维平面变成了三维空间,能够极大拓展农业生产的空间;无土栽培、人工采光、精准施肥等技术的应用,使得垂直农业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生产污染大大减少。坏处是成本太高。[2]
发展沿革
垂直农业概念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