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蛇传(英文名:legend of white snake)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主要记载于《李黄》,人物有白娘子、许仙、法海、小青。[1] 白蛇传说起源于动物精怪故事,唐传奇《李黄》(一名《白蛇记》)是它的最早雏形。故事发生在清明节,白娘子和小青在西湖游玩,遇雨后搭乘许仙的船。白娘子与许仙一见钟情,借伞、还伞中感情加深,结为夫妻。金山寺法海和尚认为许仙被妖气缠身,教他在端午节给白娘子喝雄黄酒。白娘子喝下后现出蛇形,吓死了许仙。白娘子盗取灵芝仙草救活许仙。法海让许仙去金山寺避难,白娘子寻找未果。打斗中水漫金山寺,生灵涂炭,白娘子被法海镇压在雷峰塔下。法海留偈语“西湖水干,江潮不起,雷峰塔倒,白蛇得出”,欲永久镇压白娘子。但清代方成培的《雷峰塔》改变了这一结局,许仙之子许梦蛟考中状元,回乡祭塔拜母,以孝义感动法海,雷峰塔倒,白娘子重获自由,全家人团圆。[1] 白蛇传说的爱情故事曲折动人,人与妖、正与邪的冲突激烈,相互转换,人物形象生动丰满,是中国民间文艺宝库中的珍品。反映了南宋以后中国江南城市的繁荣,描述了城市市民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习俗,具有重要的社会史价值,白娘子也因此被研究者认定为中国古代第一位城市新女性形象。[1] 中国多种地方戏曲对故事进行改编,如京剧、豫剧、越剧、昆剧、黄梅戏、川剧、粤剧等,都有《白蛇传》经典剧目,还出现了淮剧青春版《白蛇传》、歌剧《白蛇传》、音乐剧《新白蛇传》等,故事也远播韩国、日本、东南亚、南亚各国。2006年白蛇传说进入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 作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