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浴

清热解毒、舒缓疲劳的瑶族药浴
1
4
瑶浴是从江瑶族人在长期的耕作、狩猎过程逐渐独创的一种养生洗浴方式,具有神奇理疗保健功能,世代相传。据初步统计,“瑶族药浴”药方有188种,可治疗47类疾病,其中追风伞、半边枫、九龙藤、血藤、节节草等30多种中草药是保证瑶浴功效的重要部分。[1]
2008年,“瑶族医药(药浴疗法)”,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洗瑶族药浴既可舒筋活络、消除疲劳、抵御风寒,又可健身洁体、祛风除湿,起到防病治病的目标,同时还能调整阴阳、协助睡眠、通行气血、濡养全身等功效,特别是对防治风湿、伤风感冒以及妇科、皮肤等疾病十分有效。[1]

由来

瑶医与中医同源异流,讲阴阳而无五行,倡整体又重局部。病分盈亏,药辨风打,瑶医将药物分为风药与打药,风吹纯而缓,雨打峻且急。又根据药物的形态、性味、功能和临床应用,将药物分为“五虎"“九牛"“十八钻"“七十二风"共104种老班药,盈症的治疗以打药“五虎"为主,亏症治疗以风药“九牛”为主,这就是风亏打盈”。穿筋走脉,启官透窍,解毒排毒为瑶医治病的三大治疗总法,瑶医把解毒排毒作为治病的根本方法,“万恶毒为首,百病虚为根”,而瑶浴是瑶医排毒的主要方法。向外排毒,无非上吐,下泄、中排汗,瑶族药浴,首重排汗。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皮肤具有排泄,分泌,渗透、吸收等多种功能。通过瑶浴能开腠理,排出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及毒素,同时吸收药物中的有效成分,从而达到治病防病、保健养生的效果。[4][5]

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