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隧道惨案

抗日战争日军飞机轰炸中国重庆的事件
大隧道惨案是1941年6月5日发生在重庆较场口,因日军出动大批飞机夜袭重庆,大量民众被迫长时间拥挤在通风不畅的隧道内,导致千余名避难民众在踩踏和窒息中死亡的事件。[1][2][3]
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打响,南京国民政府迫于形势而迁都重庆。1938年12月,日本为了尽早结束对华战争,对重庆开始实施战略轰炸,并制定了“101号作战”、“102号作战”等轰炸计划。由于空军力量的薄弱,国民政府无力抵抗,于是采取消极防御措施,大力修建防空洞以供民众避难。[4]1941年6月5日,日军派出24架飞机,分三次夜袭重庆。重庆市民躲入尚未完工且设备简陋的大隧道防空洞内避难。在敌机长达5个多小时的轰炸中,原本只能容纳6000多人的防空洞,因大大超出容纳人数、空气不流通等原因,导致洞内逐渐缺氧,人群开始骚动并挤向洞门,从而发生了踩踏事件。不少人在踩踏和窒息中死亡,从而造成了重庆“大隧道惨案”。[5]
大隧道惨案发生后,引起了国内外多家新闻媒体的关注。许多社会团体及个人也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对惨案表示同情和关注。[4]一些媒体、报纸纷纷报道这一惨案,尤其是对该惨案的死亡人数一说,众说纷纭,从几百人到几万人均有报道。为此,学术界后来对大惨案死亡人数以及大惨案本身进行了众多的学术研究和论著。[6]受害者家属上书请愿要求当局妥善处理惨案。重庆市临时参议会积极督促当局要求严查此案。国民政府也及时作出了惩戒管理人员、追查事故原因、抚恤遇难者家属、加强了对防空洞等防空设施的改善和对防空洞管理的改进等一系列善后举措。[7]重庆大隧道惨案与1938年花园口决堤长沙大火并称抗战期间的三大惨案。[4]

事件背景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打响。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上海沦陷后,日本开始出动飞机对南京实行轰炸,南京国民政府陷入危机。10月29日,蒋介石召集国防最高会议,确定四川为抗战的大后方重庆国民政府驻地。11月12日,蒋介石与国府主席林森会商,共同决定迁都重庆。重庆成为战时首都后,也成了侵华日军的重要军事目标。1938年12月2日,日本裕仁天皇下令对重庆实施战略轰炸[c]。1939年的“五三”、“五四”大轰炸,日机共投爆炸弹176枚、燃烧弹116枚,炸死市民3991人、重伤2323人。1940年5月13日,日军开始实行“101号作战”计划,即日本陆、海军共同制定的航空攻击中国内地的作战计划。而重庆则是101作战的重点打击目标。8月19日和20日,日军先后出动289架飞机,对重庆投下670枚爆炸弹和273枚燃烧弹,炸死、烧死市民342人,重伤332人,重庆主要的繁华街道被烧成一片焦土。1941年,侵华日军再次部署了更加残忍的“102号作战”计划,即对重庆实施“轮番轰炸”、“月光轰炸”、“疲劳轰炸”[d][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