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系-抖音百科
桂系是指中华民国时期以广西地区为核心,以广西军政人物为中心结成的军阀派系。桂系分为“旧派桂系”和“新派桂系”,旧派桂系以割据广西的军阀陆荣廷为首;新派桂系以控制两广地区的军阀李宗仁、白崇禧为主,后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纳入国民党军队体系。[1]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广西提督陆荣廷也借革命浪潮宣布独立。随后,陆荣廷借国内混乱之际不断发展势力,直到1916年,袁世凯去世,陆荣廷借助护国战争趁机控制两广地区,成为西南地区的大军阀。陆荣廷为了巩固在两广的势力不断排斥孙中山在广州的护法军政府,双方争斗越演越烈。直至陆荣廷在粤桂战争中战败,旧桂系内部因此四分五裂,不得不退出广州。粤军乘势进入广西收编旧桂系残存部队后退出,广西进入一段匪患横生的时间。1924年,李宗仁攻入广西,平定广西内部匪患,收编陆荣廷残存势力。此后,李宗仁、白崇禧等人控制了广西全境,其势力又被史学界称为“新桂系”。[1] 1926年,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统一广西并成为新桂系三大军阀巨头,其部队扩张为九个旅,同年3月改编为国民革命第七军参与北伐,后参与了消灭吴佩孚、孙传芳主力的战斗,以及“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8年,李宗仁出任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总司令,新桂系嫡系部队并入第四集团军,兵力约二十万,势力分布两广、两湖地区,势力达到顶峰。随着桂系崛起,在与蒋介石争夺中央话语权的过程中先后爆发蒋桂战争、中原大战,直到“九一八”事变发生,全国抗日情绪高涨,双方暂时放下嫌隙合谋抗日;李宗仁也借此机会整治广西内政。日军全面侵华后,新桂系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一集团军、第二十一集团军北上抗日,先后参加淞沪会战、台儿庄外围战役、桂柳会战。抗战结束后,新桂系又参与国共内战;1948年三大战役后,蒋介石的中央军队遭到巨大损失,桂系首领李宗仁趁机逼蒋下野,并出任代总统与共产党谈判。但国共和谈最终失败,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国民党政府的长江防线崩溃。李宗仁飞回广西组织军事力量进行反击失败,随后退居美国,白崇禧也逃亡台湾,新桂系随之消亡。[1][2][3] 桂系从崛起到消亡,在广西统治近三十年的时间。桂系在广西这些年间,促进了广西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广西的近代化过程。但桂系加入国民党之后,也因为派系之争和军阀混战多给当地民生造成伤害。费正清在《剑桥中华民国史》中评价道:“桂系大部分时间活动局限于一省之内,基本上是广西一省的政治—军事组织。他的三个领袖担任不同的领导任务,并且惊人的保持高程度的团结。”[1][4] 名称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