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锯缘青蟹-抖音百科
锯缘青蟹(学名:Scylla serrata)[1],是梭子蟹科青蟹属下的一种[1][12]。俗称青蟹、蝤蛑[móu]、红蟳[xún]、膏蟹、朝蟹等[3][4],其背面隆起,光滑无毛,呈青绿色,且背甲边缘的前半部加锯齿状,故被称之为“锯缘青蟹”[3][12]。中国养殖锯缘青蟹已有100多年的历史[8]。锯缘青蟹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海水甲壳动物[11],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13],广泛应用于纺织、印染、人造纤维等[13],是一种用途很广的工业原料[11]。 锯缘青蟹雌雄异体,从外形来看,可分为头胸部、腹部和附肢三部分。雌性腹部呈宽圆形,雄性腹部呈宽三角形[14][13]。锯缘青蟹的生长发育包括溞[sāo]状幼体、大眼幼体、幼蟹、成蟹四个阶段[11],寿命1~2年[3],一生要经历许多次蜕皮或蜕壳才能完成发育成长[8]。 锯缘青蟹属于暖水广盐的底栖性蟹类[10][15],分布海域甚广[3],主要分布于整个印度洋和太平洋地区的热带和亚热带沿海地区[9],越南、日本、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海域均有分布,在中国多分布于长江口以南[10][8];常栖息于港湾和岛屿周围[3];作为杂食性动物,偏喜动物性食物,也兼食动物尸体及少量藻类[11][8]。锯缘青蟹昼伏夜出,多在夜间觅食,白天穴居于泥土穴或岩缝内,遇到危险时,为逃避敌害,常会发生丢弃胸足的自切现象[8]。为了对锯缘青蟹资源进行保护,福建省云霄县划定禁渔区,以保持锯缘青蟹种质的纯度和产量[16];浙江省宁海县“一市青蟹”被列入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名单,当地锯缘青蟹的养殖获得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17]。 命名
锯缘青蟹的学名Scylla serrata由瑞典自然史学家彼得·福斯科尔(Peter Forsskål)在1755年提出[1][5]。锯缘青蟹俗称青蟹、蝤蛑、红蟳、膏蟹、朝蟹等[3][4],由于其背面隆起,光滑无毛,呈青绿色,且背甲边缘的前半部加锯齿状,故被称之为“锯缘青蟹”[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