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首词不借典、不饰辞,以自然流畅的语句描绘出夏夜山村的真实景象,层次清晰,情景交融,体现了辛弃疾词作中平淡中见真淳的艺术风格。作品虽取材于日常景物,但通过富有情感的描写与巧妙结构安排,表现出词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内在情感的沉静流露,堪为其婉约风格与豪放气质融合的代表作之一。[3]
创作背景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辛弃疾中年时期途经黄沙岭时所创作的作品之一。黄沙岭位于江西上饶以西四十里,岭高约十五丈,地势深广,可容百人。岭下有两股清泉,自石中流出,可灌溉十余亩农田。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因遭谗言弹劾被罢官,此后归居上饶,居住时间长达十五年左右。期间虽有短暂复出任职,但大部分时间栖居于此,得以深入体察黄沙岭道一带的自然风光。现存描写该地区景物的词作约有五首,分别为《生查子·独游西岩》二首、《浣溪沙·黄沙岭》一首、《鹧鸪天·黄沙道上即事》一首,以及本阕《西江月》。这些作品展现了辛弃疾部分写景词清新俊逸、自然绰约的艺术风格。其中,以《西江月》最具意境,尤为耐人寻味。[3]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