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诗
北宋 · 黄庭坚
niúyuǎnyuǎnqiáncūn
duǎnhéngchuīwén
duōshǎo
jūn
译文
作品简介
作品赏析
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评价
译文
远远地看见牧童骑着牛缓缓地在前村走过,轻风隔着田垄送来阵阵牧笛声。
长安城内那些追逐名利的人啊,用尽心机也不如你这样清闲自在。
[
4
]
作品简介
《牧童诗》是北宋文人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富于理趣的小诗,诗中歌赞牧童自由自在的生活。前两句生动地描绘出牧童天真的形象、洒落的神情。后两句即事论理,拿牧童和长安名利客对比,表达了作者赞颂牧童清闲恬适,不追求名利的生活的情怀,黄庭坚认为人应活得悠闲自在,不应受名利所驱。
[
3
]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饶有理趣,借题发挥的警世诗。
前两句描写牧童自在自得的神情,悠然牛背上,短笛信口吹,宛然如画。牧童骑着牛儿,从前村慢慢走过;吹着笛儿,笛声在田间随风飘悠。“骑牛”与“吹笛”,生动地描摹出牧童洒脱的形象、悠闲的心情,同时诗人把牧童放在“村”与“岸”的背景上,使画面境界外阔,显得“野”味浓郁。
后两句即事论理,拉出逐利争名、机关算尽的“长安名利客”与悠然自得的牧童相比。有多少在官场上争名逐利的庸人,费尽心机,其实不如牧童自在快乐啊!在一贬一褒之中,表露出作者清高自赏、不与俗流合污的心态,同时也在赞美牧童。
牧童世界的美好饱含着诗人的社会理想,也体现了诗人独特的批判视角。表达了作者赞颂牧童清闲自在,不追求名利的生活情怀,他认为人应活得悠闲淡泊,不应受名利所驱使。
[
1
]
创作背景
在《桐江诗话》中记载,这首诗应该是黄庭坚七岁时创作,即公元1051年(皇祐三年辛卯)。黄庭坚父亲黄庶邀请几位诗友一起在家饮酒吟诗时,其中一位说:“久闻令郎少年聪慧,何不让他也来吟一首!”这时,黄庭坚想起了吹笛子的小牧童,便以牧童为题,作一首诗。
[
2
]
作者简介
黄庭坚
北宋时期文学家、书法家
黄庭坚(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洪州分宁(今江西九江市修水县)人,字鲁直,小字绳权,自号山谷道人,黔安居士、晚号涪翁、人称黄太史、黄山谷、豫章先生、黄文节公。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始祖。黄庭坚自小聪颖,熟读五经,七岁即能赋诗,少年时随舅父李常淮南游学,打下扎实的文学基础;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中进士,调任汝州叶县尉,第二年赴任,因报到逾期被拘禁,直到年底才正式上任,在叶县共任职三年多,他的原配妻子孙兰溪也逝于叶县;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黄庭坚参加四京学官考试,因成绩优异被任命为北京国子监教授,熙宁九年(1076年)任期届满,受文彦博赏识,举荐其继续留任,直到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才赴吏部改官任吉州太和县令。元丰六年(1083年)解官太和县令,调任德州德平镇的监镇官。元丰八年(1085年)年仅十岁的宋哲宗继位,由倾向旧党的高太后实际执政,黄庭坚于四月被诏为秘书省校书郎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任《神宗实录》检修官,因此期间与作为旧党的苏轼关系密切,故此被视为旧党,最终因新旧党派之争而贬谪蜀中;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任太平州知州,上任几日即被罢官,崇宁二年(1103年)因“幸灾谤国”获罪而被除名,流放宜州,崇宁四年(1105年)卒于宜州;高宗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追授直龙图阁学士加太史,恭宗德佑元年(1275年)谥封“文节”,后人尊为“黄文节公”。
作品评价
当代·周蓉蓉:牧童、短笛、老牛,三者常完美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清新悠闲朴实无华的田园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