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麻叶层层檾叶光
北宋 · 苏轼
译文
作品简介
作品赏析
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评价
译文
村外的层层麻叶因雨的滋润而泛着光泽,谁家煮茧的香气飘满了整个村庄?不时听到篱笆边传来缫丝女子悦耳的谈笑声。
须发将白的老翁拄着藜杖,老眼迷离似醉,捋下新麦捣成粉末用来果腹。我关切地询问老翁:豆类作物何时能成熟?
[
6
]
作品简介
《浣溪沙·麻叶层层檾叶光》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一首词作。这首词写夏日田园风光、乡村风貌以及村中见闻。词的上片写农事活动。首句写地头的作物。“苘”即寈麻,是麻的一种。“麻叶层层”是写作物茂盛,“苘叶光”是说叶片滋润有光泽,二语互文见义,是雨后庄稼实况。下片写作者对农民生活的采访,须发将白的老翁拄着藜杖,老眼迷离似醉,捋下新麦炒干后捣成粉末以果腹,故云“软饥肠”。两句可见村中生活仍有困难,流露出作者的关切之情。这首词带有鲜明的乡土色彩,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风格自然清新,情调健康朴实。
[
4
]
作品赏析
这首词从侧面反映初夏时节农村的生活情趣。
上片“麻叶层层檾叶光”,麻叶一层一层地密密麻麻地铺着,而且一层一层的麻叶都泛着光泽,麻叶、檾叶互文见义,层层二字可见麻叶的繁茂,光字又写出了檾叶的光滑滋润,此处虽然未写明曾降下甘霖,但由层层聚集且泛出光亮的麻叶,读者就可以知道这都是由于求雨之后甘霖如约而至的功效,暗含了谢雨之意。“谁家煮茧一村香?”词人一进入村庄,便闻到弥漫着的煮茧香味,禁不住好奇地问询一声:此时是谁家正在煮茧?行文更显变化摇曳之美,毫无板滞之感。“一村香”三字写尽了香气浓郁、芳香四溢之感。“隔篱娇语络丝娘”,循着香气望去,便听见缫丝的妇女在隔着篱笆娇语交谈、轻声欢笑,场景逼真,富有情趣。把缫丝女比喻成声音动听的络丝娘,更见其声音的娇软美妙。
下片“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词人看见一位老翁须发垂白,手扶藜杖,抬着那迷离朦胧的双眼,从未全熟的麦穗上捋下麦粒,希望能够捣碎之后做成干粮充饥。垂白、杖藜、醉眼三个词从不同的方面刻画出老翁的年迈老态,而如此年老可怜的老人还得捋青捣麨可见这一场过去了的春旱曾给百姓造成的灾难之重。“问言豆叶几时黄?”词人见后,忍不住地上前关切地问道:叶黄豆熟之时还要多久呢?便也就是说:甘霖之后的新一轮的丰收还要多长时间呢?这是在替老翁的一份期待,也是对老翁的一种安慰。关切之心、爱民之意跃然纸上。
这首词带有鲜明的乡土色彩,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风格自然清新,情调健康朴实。词人所描写的虽然只是农村仲夏风貌的一些侧面,但笔触始终围绕着农事和农民生活等,尤其是麻蚕麦豆等直接关系到农民生活的农作物,从中可见词人选择和提取题材的不凡功力。这对于开拓词境有积极的影响。
[
3
]
创作背景
这组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苏轼时任徐州太守。当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这组词就是当年初夏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的。
[
7
]
作者简介
苏轼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作品评价
近代·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此时东坡但有与民同乐之感想,而无丝毫以官长自居之态度。
[
5
]